春寒料峭,做這類菜品夠暖夠燙,家人最愛

紅廚 發佈 2022-02-24T14:39:07+00:00

在餐飲業流傳著這麼一句話——「一燙抵三鮮」,說的是菜餚保溫對其風味影響的重要性。每每凜冽的北風一吹,餐館裡的鍋仔、鐵板、石鍋、乾鍋、砂鍋、木桶、石盤、吊鍋、大鐵鍋等保暖利器就會紛紛出動,而廚師們研髮菜品的重點,也會放在如何能讓菜品短時間內不涼掉上面。

在餐飲業流傳著這麼一句話——「一燙抵三鮮」,說的是菜餚保溫對其風味影響的重要性。每每凜冽的北風一吹,餐館裡的鍋仔、鐵板、石鍋、乾鍋、砂鍋、木桶、石盤、吊鍋、大鐵鍋等保暖利器就會紛紛出動,而廚師們研髮菜品的重點,也會放在如何能讓菜品短時間內不涼掉上面。

現在天氣依然十分很寒冷,在此,我們給大家帶來了數道較受歡迎的保溫菜品,以讓大家作為參考之用。


來源:大廚微閱讀 | 公眾號:zgdc666666

地鍋雜魚

製作:時大偉

此菜選用五種魚同煮,湯色鮮亮,汁水醇香濃郁,麵餅吸足魚湯,軟中帶韌,嚼勁十足!

製作流程:

1.將新鮮雜魚(包括鮮黃魚200克、黑頭魚200克、黃花魚200克、舌頭魚150克、銀鯧魚150克)宰殺去鱗,貼魚骨打上斜刀備用。

2.取麵粉500克,加冷水250克和勻揉至表面光滑,搓成長條,揪成10個劑子,每個劑子扯成10厘米長的面片,放入刷過油的電餅鐺煎至兩面金黃備用。

3.淨鍋加入豬油100克、花生油100克燒熱,下入蔥花15克、蒜粒15克、大薑片10克、八角2個炒出香味,烹入東古一品鮮醬油40克,添開水2000克,放入雜魚,擺上煎好的面片,撒鹽調味,扣上鍋蓋大火燒開,轉中火燉20分鐘後開蓋,淋少許老抽調色,再轉大火收至湯汁濃郁,保持鍋中形狀將雜魚面片滑入盛器中,點綴香菜、蔥花,底部點燃酒精燈,即可走菜。

酸白菜肚片

製作:張燕明

這道菜由「白菜炒肚片」改良而來,將提前制熟的豬肚片放入由野山椒、泡白菜調製的酸湯中煮至入味,將原本的家常小炒升級成一款清爽不膩的半湯菜,豬肚質地柔韌、富有彈性,味道酸香可口,令人食慾大開。

批量預製:

1.豬肚從中間一切為二,加少許麵粉搓洗乾淨,下入沸水(水中加適量料酒)中汆3分鐘後撈出。

2.鍋入寬水燒沸,下料酒500克、薑片300克、大蔥段250克,加入汆好的豬肚15個煮約90分鐘,撈出後改成抹刀片。

走菜流程:

鍋入色拉油80克燒至五成熱,下薑絲、野山椒段各50克,蒜片、蔥段各30克炒香,添雞湯1000克,調入鹽5克,雞精、味精各3克、白胡椒粉2克,燒沸後打去料渣,依次放入泡白菜150克(白菜洗淨晾乾,放入泡菜水中泡製一周即成)、豬肚片300克燒開,煮製1分鐘後撒香蔥段30克即可起鍋。

技術關鍵:

豬肚的煮製時間控制在90分鐘左右,如此才能保持彈性十足;倘若煮製時間過長,則會導致其縮水、發硬,影響口感。

砂鍋菌鮮風乾雞

製作:史增珠

寒風是吹香臘肉的利器,此時一些大廚也開始製作風乾雞了,他們在笨雞內外抹勻香料鹽,掛起風乾半個月後取下入菜。這時的風乾雞肉質緊實,帶有發酵後的臘香。大廚將其切塊,搭配八種菌菇,灌入高湯小火慢燉40分鐘,風乾雞與菌菇的氣息融入湯中,開蓋香氣撲鼻,非常熱銷。

走菜流程:

1.取風乾雞半隻洗淨,剁成小塊。

2.取八珍菌共100克,包括松茸、香菇、金針菇、雞樅菌、滑子菇、白靈菇、杏鮑菇、平菇,其中杏鮑菇、平菇是鮮品,需提前入油炸至干香,其餘菌類均選乾貨,泡透後焯水、瀝乾。將各類菌菇放入砂鍋墊底,切好的風乾雞鋪在其上。

3.鍋入少許底油燒熱,煸香蔥花、薑末,添高湯1500克,調入鹽、雞粉、白胡椒粉各3克燒開,倒入盛風乾雞的砂鍋中,扣上蓋子後用煲仔爐微火燉40分鐘。客人點菜後撒少許蔥花即可上桌。

風乾雞製作:

蛋雞或笨雞宰殺治淨,內外均勻地抹一層炒好的香料鹽,碼入桶中,放冷藏冰箱醃製2天,取出掛在通風處,自然風乾15天以上即可使用。

魚湯蘿蔔丸子

製作:張衍喜

蘿蔔丸子在北方的流行吃法是配酸辣湯上桌,湯汁的酸辣味突出,掩蓋了蘿蔔丸的本味。此菜張大廚用魚湯代替酸辣湯,摒棄「酸」突出「鮮」,使蘿蔔丸子的香氣不被遮掩,真正做了回主角。

為了突出蘿蔔的香氣,張大廚還改變了蘿蔔餡的製作方法:第一,蘿蔔切丁而不剁碎;第二,蘿蔔丁不汆燙、不擠水;第三,除了普通麵粉還加入了黃豆面為丸子增香。

提前預製:

1.青蘿蔔3千克洗淨切成小丁,加鹽25克、味精30克、雞精30克、五香粉15克、雞蛋6個調勻,再加入黃豆面300克、脆炸粉200克攪勻,邊攪拌邊加入麵粉約500克,待蘿蔔丁能用手捏成丸子狀時即可。

2.擠出的蘿蔔丸子直接下入六成熱油中,一鍋最多下入1千克丸子,炸約1分鐘至丸子定型、表面變淺黃時撈出,再將油溫升至七成熱,下入丸子復炸1分鐘至表面結殼,撈出晾涼,放入保鮮冰箱保存。

走菜流程:

1.取炸好的蘿蔔丸子20個入五成熱油中過一下油,使丸子熱透、表面焦香後撈出。

2.鍋入底油燒至四成熱,下入蔥姜煸香,再倒入魚湯800克(用各種魚骨熬成),調入鹽、味精、雞粉,下入油菜、木耳大火燒開,下入蘿蔔丸子後立即起鍋盛入砂煲,帶火上桌即可。

製作關鍵:

1.蘿蔔要切丁而不要剁碎,這樣做出的丸子更爽脆。調好味的蘿蔔餡不要擠水,充分保留蘿蔔原味。

2.蘿蔔丸子炸後蓬鬆,極易吸入湯汁的咸鮮味,因此調餡時味道不能調太重。

3.丸子冷藏後會回軟,易變形塌陷,因此走菜時要復炸一下,讓丸子變堅挺,使其入湯煮後不會輕易回軟。

千張牛肉鍋仔

製作:付君偉

這款牛肉鍋仔乍看之下平平無奇,實則暗藏玄機。一是選用牛腱子肉作為主料,改刀後每片肉里都藏著筋,添牛骨湯燒制,更加突出了牛肉的本味,將牛板筋單獨壓熟後混進肉片中,使成菜口感豐富、酥爛入味;二是在鍋仔底部墊入了千張和生娃娃菜,清爽解膩,待食客吃完牛肉時,下面的菜葉剛好燒熟,並且滲入了肉香,吃起來更具風味。

製作流程:

1.牛板筋400克切成3厘米長的條,放入高壓鍋中,加清水1千克壓10分鐘;牛腱子肉750克改刀成5毫米厚的片備用。

2.鍋入菜籽油、牛油各少許,放入生薑片50克爆香,下牛肉片翻炒出香,添牛骨湯1千克,調入味極鮮、鹽、老抽各適量,大火燒開轉小火燒10分鐘,起鍋前放入壓好的牛板筋翻炒均勻。

3.盤中墊上娃娃菜250克、焯過水的千張100克,盛入炒好的牛肉、板筋,點綴少許香菜,帶卡式爐即可上桌。

製作關鍵:

因為有卡式爐加熱,所以菜葉無需焯水,否則加熱後過於軟爛,影響口感。

大山一鍋燉

製作:羅華

此菜有兩大亮點:首先,大廚用雲南特產湯池老醬,加沙姜、南姜、大芫荽、香茅草以及少許糟辣椒熬成黃燜醬,香氣濃郁,滋味醇厚;其次,用火腿腳作為「增香劑」,它雖然是下腳料,但在漫長的醃製、晾曬過程中,香氣都已經浸到了骨頭裡,用來烹製菜餚所起的增香作用,一點也不比火腿肉小,且成本更低。此外,土雞的配料還有土豆、炸豆腐,前者綿軟、後者香韌,且可使湯汁無芡自濃。

批量預製:

1.火腿腳燒去表面余毛,刮洗乾淨,斬成小塊,放入高壓鍋中,添清水浸沒原料,放少許紅糖、蔥、姜,小火壓30分鐘至熟,取出瀝乾備用。

2.小土豆去皮,改刀成大塊,入七成熱油炸至表面金黃;滷水豆腐改刀成長方塊,入七成熱油炸至顏色焦黃、表面起泡,撈出瀝油備用。

3.宰殺治淨的土雞2隻衝去血水、剁成小塊。鍋入菜籽油600克燒至四成熱,下入薑片、蔥段、蒜瓣各60克爆香,放入干辣椒段40克、乾花椒粒30克小火浸炸至呈棕紅色,倒入雞塊煸炒至變色,加黃燜醬500克小火炒香,放高壓過的火腿腳3斤翻炒均勻,添清水浸沒原料10厘米,大火燒開轉小火燉90分鐘。

走菜流程:

取炸過的土豆750克、豆腐250克墊入土陶鍋,上面舀入燉熟的黃燜雞、火腿腳共1000克、原湯600克,撒蒜苗段10克,大火燒沸後走菜,將鍋置於炭火上,先吃雞塊、豬腳,待土豆和豆腐吸足湯汁,會變得更加美味。

黃燜醬:

鍋入底油燒至五成熱,下入沙姜碎、南姜碎、蒜茸各150克,香葉10片、八角2個、桂皮1段,小茴香、草果各15克,丁香3克小火炸香,放湯池老醬2000克、糟辣椒450克小火炒至油色紅亮,添清水800克攪勻燒開,放拓東甜醬油150克、高度白酒100克、鹽35克、雞汁30克攪勻,中火燒開後放入大芫荽150克、香茅草5根,轉小火熬15分鐘,待醬汁濃稠,打去渣子即成。

湯池老醬:

產自雲南宜良,這裡家家戶戶有曬醬的傳統風俗,從明朝崇禎年間延續至今。老醬以黃豆為主要原料,經浸泡、蒸熟、搗碎三步後納入盆中,加大量辣椒以及香料、鹽、糖、白酒等混合拌勻,再移入土陶缸內,在太陽下晾曬,並定期攪拌,發酵5年以上才可食用,味道咸、辣,略帶甜味,打開裝醬的罐子,十米外都可以聞到濃郁的醬香。此醬適合製作燒菜及熬製醬湯,成菜顏色紅潤、醬香濃郁。如今餐廳用的皆為袋裝,180克/袋,進價5元。

春茼豆花小海鮮

製作:姜相如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但眼前這鍋豆腐卻是要趁熱吃才能領略其魅力。以往豆花多盛入瓷盤上桌,但過一會兒就會變涼,口感和鮮味大打折扣。如今,姜大廚購入一批韓式卡式爐,將豆花、海蠣子、茼蒿納入平鍋內,上桌後現場加熱、保溫,食客既可親眼目睹豆花在鍋中慢慢沸騰起來,又能整餐享用熱騰騰的菜品,創意新穎。

走菜流程:

1.海蠣子400克撬開取肉,沖洗乾淨。茼蒿500克洗淨切末後裝入盤中。文蛤精、雞精各10克,鹽、胡椒粉各5克入小碟中混勻備用。

2.將自製海水豆花1500克盛入平鍋,均勻撒入海蠣肉、炸香的蔥花,淋蔥油50克,加蓋帶卡式爐、茼蒿末、調料一起上桌。

3.服務員將茼蒿末、調料倒入平鍋中,置於卡式爐上,開火加熱至沸騰,拌勻後即可食用。

自製海水豆花:

取黃豆5千克入清水中泡12小時,用石磨打成豆漿,燒開轉小火,分次點入海水(每開一次鍋點一次海水),待鍋內豆漿凝固成塊時,用漏勺撈出,盛入盆中即成。與海水豆腐的做法相比,做豆花省略掉包入籠布擠水的步驟,需保留一部分漿水,這樣成菜原汁原味,鮮味更足。

石鍋嘎魚蘸餅

製作:安小東

此菜以鯽魚湯增鮮,五花肉增香,湯汁粘稠;蘸食手撕的大餅,更容易吸附湯汁;石鍋盛裝,保溫時間更長,嘎魚香而不腥。

原料:

嘎魚10條(重約700克)

調料:

花生油10克,五花肉50克,蔥姜蒜各25克,八角2顆,小茴香、花椒各少許,槐茂醋100克,生抽50克,槐茂醬油50克,蚝油10克,白糖10克,鹽5克。

製作:

1.熬鯽魚湯:鯽魚2斤殺洗乾淨,切成指頭粗的小塊。鍋下豬油50克、菜籽油50克燒熱,下入薑片100克略煸,放入鯽魚小火煸炒,一邊炒一邊用勺子拍打成魚蓉,添入開水5千克,大火熬煮20分鐘,可得濃白的魚湯4千克。用這種魚湯燉出來的嘎魚鮮味濃郁、湯汁粘稠,比用骨頭湯燉製的風味更足。

2.走菜時,炒鍋上火淋花生油燒熱,先下五花肉片爆香、出油,再入蔥姜蒜、八角、小茴香、花椒煸香,烹入醋、生抽、槐茂醬油、蚝油,倒入魚湯1000克,調入白糖和鹽,燒沸後下嘎魚,然後一起倒入石鍋燒10分鐘,待湯汁變粘稠後,撒少許香菜,走菜時帶一盤手撕成塊的大餅即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