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清水----老白沙餄餎面

微遊甘肅 發佈 2024-03-26T22:52:58.660907+00:00

食物於人而言,不僅是一種滿足生存的物質需求,更是一種符號,一種印記,在人類漫長的生存史中,食物,傳承的是一種智慧,一種文化,是濃濃的人間煙火氣。在小城清水,人們對食物更是青睞,一縷思念、一份牽掛,所有的情感似乎都可以用食物來表達。

食物於人而言,不僅是一種滿足生存的物質需求,更是一種符號,一種印記,在人類漫長的生存史中,食物,傳承的是一種智慧,一種文化,是濃濃的人間煙火氣。

在小城清水,人們對食物更是青睞,一縷思念、一份牽掛,所有的情感似乎都可以用食物來表達。





每年農曆正月二十,清水白沙鎮都會格外熱鬧,一年一度的物資交流大會開始了。山貨市場、騾馬市場、戲場遍布街市,各種美食攤點、琳琅滿目的小商品擠滿了小鎮的每一個角落,人們喜氣洋洋穿梭在小鎮那條悠長的老街,往日的靜謐無處可尋。




老白沙餄餎面,整條街的獨一份,獨特的香味和製作方法,讓每個趕集的人都會忍不住停下腳步,擠在長長的隊伍里耐心等待,直到吃上一碗才滿足離去,似乎吃上一碗餄餎面才更有底氣,一碗看似平常的餄餎面,滿盛著濃濃的鄉情。

在女主人邱梅梅記憶里,父親從八十年代初就開始在白沙老街賣餄餎面了,每年農曆正月二十父親賣餄餎面的場景都深深印在了她的腦海里:就地取材的農家大柴灶、笨重的梨木餄餎床、咬合度恰到好處的面仁和面槽,還有壓餄餎時的大磨盤......多年的耳濡目染加之她的勤奮好學,壓餄餎這種傳統美食技藝不知不覺鐫刻在了她的腦海,融入了她的生活。

如今,邱梅梅夫婦接過父親手中的餄餎床,讓餄餎--這舌尖上的美味,長久飄香在白沙老街上。每年正月十八,他們全家就開始忙著磨蕎面、搭棚、採購食材......為二十的物資會作準備。


食材選擇、雞湯熬製、揉面、每一個環節都要精益求精。「揉面之前要在磨好的蕎面中加入鹼面、溫水多次揉搓,揉搓到一定程度還要醒面,這樣可以增加麵團的韌勁。」邱梅梅坦言:「面和不好,湯頭再好做出的餄餎也不勁道。」

熬製雞湯也是很關鍵的,必須選購新鮮的家養土雞,用祖傳湯汁浸泡、文火慢燉,讓雞湯在時間的熬煮中慢慢變得口感醇香,讓人回味無窮。

一切準備就緒,白沙鎮的物資交流會也就開始了。餄餎攤位霧氣氤氳、食客絡繹不絕,誇讚聲、嬉笑聲不絕於耳,邱梅梅夫婦,兩個上學的兒子,還有邱梅梅大姐都來幫忙了,壓面、盛湯、調面,一家人忙得不亦樂乎,食客們吃得津津有味,餄餎攤,成了白沙老街最溫暖的去處。



壓餄餎的過程讓人累並快樂著,邱梅梅和丈夫、大姐、孩子們分工明確,大姐負責把分好的蕎麵團塞入餄餎槽,放下餄餎杆,讓餄餎仁在餄餎杆末端重約80餘斤大磨盤的重力作用下徐徐下壓,均勻細長的餄餎面有條不紊,從餄餎槽底端的漏孔滑入滾燙的開水鍋中,大姐用筷子輕輕攪動,待麵條在水中翻滾約一分多鐘,邱梅梅丈夫把滾過幾次的麵條撈入準備好的溫水中、再回入鍋中過兩次,讓餄餎面在入胃舒適的基礎上更加柔軟勁道。壓完一次餄餎,兩個兒子就使出渾身力氣把餄餎仁抬起,邱梅梅在撈好的面中放入焯好的豆芽、胡蘿蔔、小油菜,澆上雞湯,潑上油潑辣子,撒上蒜苗,一碗美味的餄餎面就做好了。在一家人有條不紊地配合下,每一碗餄餎面都入口濃香有嚼勁,讓回鄉的遊子吃得過癮,吃得踏實......


「 記得父親賣餄餎面時,物質匱乏,父親就把餄餎面做成干拌,讓分量更足,時代在變化,我們在傳承的同時也在不斷改進,豐富口味,讓多變的滋味挑動人們的味蕾。」邱梅梅說,現在的她和丈夫在縣城開了家小店,想繼續踏實地走下去。

傳承也就是在守住記憶,老白沙餄餎便是如此,一道讓清水遊子們走得再遠,也不忘回家的美味。


圖片、視頻:楊雙林 王潤峰 賈國茂

文字:何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