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青光眼周」:青光眼致盲不可逆,五大類人群需注意

保健時報 發佈 2020-03-08T14:56:01+00:00

青光眼致盲不可逆,五大類人群需注意保健時報記者董超 通訊員 李青霞3月8日—14日是「世界青光眼周」,今年的主題是「視神經一張照,青光眼早知道」。

青光眼致盲不可逆,五大類人群需注意

保健時報記者 董超 通訊員 李青霞

3月8日—14日是「世界青光眼周」,今年的主題是「視神經一張照,青光眼早知道」。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和排名首位的不可逆致盲性疾病,其發病隱蔽,早期難以發現,故被稱作「盜走光明的小偷」。

目前,全球約有超過6000萬原發性青光眼患者,今年預計將達到7960萬,其中1120萬人最終可能發展為雙眼盲。青光眼的發病機制複雜,臨床上見到的青光眼類型繁多,臨床表現也不一樣,大致分為四類:原發性青光眼(包括閉角型與開角型)、繼發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和混合型青光眼。

全國防盲技術指導組委員、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教授段宣初指出,雖然青光眼致盲後不可復明,但假如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患者仍可最大限度地保存有用視力,維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五大類人群易患青光眼,年過四十即需定期檢查

段宣初指出,任何年齡都可能患上青光眼。尤其是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或遠視、有青光眼家族史、心血管系統疾病、糖尿病、40歲以上的這5類人群屬於高風險人群,應定期到醫院做青光眼的相關檢查,以排除或早期發現青光眼,及早治療。

段宣初建議,正常人35—40歲階段至少進行1次全面的青光眼檢查,40歲以後每隔2—3年檢查一次,50歲後每隔1—2年檢查一次,60歲後每年檢查一次。

頭痛眼脹不能小視,或是青光眼發作表現

「頭痛難忍,以為是腦神經的毛病,沒想到是青光眼!」

「眼睛突然發紅、脹痛、視力急劇下降,檢查發現是急性閉角型青光眼!」

「居家時間長,煩躁易怒,沒想竟誘發青光眼!」

段宣初表示,青光眼發作時主要表現有眼脹、視力下降,嚴重者伴隨同側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因有時發病症狀不明顯,很多患者都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從而喪失了一部分的視力甚至失明,這是我們為醫者最不願意看到的。」

目前,公眾多居家防疫,段宣初教大家一個簡單的自測方法:通過自己檢查視功能,比較雙眼的視野範圍;觸摸一下兩側眼球的硬度是否一致和相應青光眼發作的症狀判斷是否患上了青光眼。

當出現這些情況時,患者應保持冷靜,避免情緒波動等加重病情;與此同時,家屬應該聯繫就近醫院就診;就診期間做好患者及家人防護,戴好口罩、勤洗手。

眼內植入微型「釘」,降低眼壓緩解痛苦

對於開角型青光眼,起初階段可選用藥物或雷射治療,在眼壓不能控制和視神經損傷加劇時,可考慮進行手術治療。

段宣初指出,目前對於此類青光眼,可考慮選擇微創手術,其中「青光眼引流釘植入術」是損傷較少的治療方式,該治療方式是通過在眼中植入微型引流釘,建立新的房水外引流通道,以達到降低眼壓、阻止視神經等組織的進一步損害,從而達到保存視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緩解患者痛苦的目的。與傳統治療手段相比,該手術方式不需要切除小梁及虹膜組織,手術創傷相對較小,手術時間短,成功率高,能讓患者擁有更好的治療效果和體驗。

青光眼患者居家應保持情緒穩定,適量運動

過分擔心、憂鬱、憤怒、緊張不安、過度興奮等情緒波動都是導致青光眼的原因,青光眼患者居家一定要保持心態平和,情緒良好。與此同時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戒菸限酒、不熬夜、不一次性大量飲水;每天做適量運動,但要避免過分彎腰、低頭、屏氣、負重等活動。

段宣初強調,青光眼患者還應避免長時間在黑暗環境中看電影、電視、玩手機或長時間持續讀寫,應適當休息,用眼時保持充足光照,避免由於暗環境瞳孔散大而激發青光眼發作。

青光眼患者的家屬也應提高警惕,及時做青光眼檢查,以排除患青光眼的可能。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 || 董超 李娜

值班主任 || 范宏博

轉載及投稿 || 010-62969002轉8486

郵箱:ln8103@cnki.net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