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武術史│大同武術人物誌(七)│ 胡霞 喬傑 范存明 海金柱

2021-10-19T15:09:44+00:00

胡霞,1987年生,女,靈丘縣城內村人,1993年入靈丘縣少體校武術隊,1999年入選山西省太原武術學院專業隊,多次在省市、全國武術比賽中摘金奪銀,2008年退役,一直從事武術教練工作,為靈丘縣培養了許多武術人才。

大同武術史│大同武術人物誌(二十一)│羅漢│高德亮等11人

2021-10-22T15:57:35+00:00

高德亮,男,生卒不詳,據傳是山東人,從小到嵩山少林寺習武,系統學習了羅漢拳、八門捶、心意把和刀槍劍戟等十八般兵器。

大同武術史│大同武術人物誌(九)│武世俊 王忠 趙崇孟 馬怡民

2021-10-18T20:07:51+00:00

中共黨員,為中國武術協會成員、中國武術八段、國家武管中心段位制推廣指導員、國家級段位制考評員、傳統武術高級教練,現擔任《中國武術段位制系列教程》編寫組專家、高等教育出版社聘任二審編輯、北京市陳式太極拳研究會第九屆理事顧問、北京市形意拳研究會顧問、北京子鳴武術協會高級顧問,山西省武術協會常委、《全球功夫網》顧問、《武魂武道》雜誌編委;

武術界重義 敬師如父一輩子

2020-05-03T11:56:55+00:00

張希貴先生演練刀術  「我是1950年拜在郝師傅門下的。那會兒我們家離郝師傅家不遠,班裡有一位同學跟著郝師傅學拳,我也一起跟著去看。看了幾天,非常喜歡,師傅說,你喜歡就一起跟著學吧。我給師傅磕了個頭,就算正式拜到他老人家門下了。當時剛剛進入新中國,社會上反對搞那些繁文縟節。但現在

楊式太極拳名師李雅軒先生「大松大軟」太極修煉秘訣

2020-01-11T07:31:12+00:00

02在練功時,不要一定要架子多麼大,多麼低下,主要仍還是練出手上的拳意來,有了靈感為第一,進一步要這種靈感練的充實起來,養這種靈感主要的練法,是在穩靜上練功,如不穩不靜,那就絕對練不出靈感來,如手上身上腦筋里沒有靈感,那就不能算太極摯的功夫。

武術套路要這樣練才管用?

2020-01-02T14:49:01+00:00

「非信廉仁勇者,不能傳兵論劍。中華武藝,與道同符。內可以治身,外可以應變。君子比德焉。」我個人認為,傳統武術套路,是中國武術的精華之所在,認為「武術套路無用論」者,一是他可能並沒有真正了解武術套路的實質內容,二是可能他習練武術套路的方法不對,所以導致他難以學而致用,這純粹是他自身

檢驗太極拳功夫上身的內在感覺

2019-12-30T06:07:28+00:00

太極拳的內在感覺是習練者將領悟到的拳理習練「上身」的體現,是「心悟」到「體悟」的升華。因此,打拳時的內在感覺反映了習拳者太極拳水平的高低,是關係著我們能否步入太極拳殿堂、獲得最佳健身效果的關鍵所在。

大成拳一代宗師王薌齋談拳學要義

2020-04-26T10:16:17+00:00

大成拳宗師王薌齋,名重南北,素為全國武術家所推許,最近卜居京門,為觀摩拳術起見,特訂每星期日下午一時至六時,在大羊宜賓胡同一號招待各界,藉以與拳學名家交換意見,使我國尚武精神日益發揚光大,意至善也。

真正的中國武術:外御強敵強體魄 內養生命精氣神

2020-04-27T07:11:13+00:00

一、真正的中國武術不是花架子取而代之的,確實體育競技武術和影視表演武術,也就是大家說的花架子。 在武術中武德和技擊法是相矛盾的,但又必須把它們合二為一。

楊式太極拳名師趙幼斌先生論太極拳「十八在」的技術內涵

2020-01-02T03:47:11+00:00

「十八在訣」,又稱「十八句訣」,為楊氏太極拳創始人楊祿禪次子楊班侯(1837-1892)所傳 ,首見於楊班侯再傳弟子吳孟俠所著《太極拳九訣八十一式註解》之中。這短短十八句話、七十二字,精闢、準確地闡明了太極拳的勁力、勁點、勁法等動作要領,對於準確把握太極拳的技術內涵大有裨益。

回歸太極拳推手的傳統風味

2019-12-19T10:06:19+00:00

太極推手是一項文明、高雅的傳統武術技擊形式,是衡量與檢驗太極拳習練者知勁、懂勁及技術運用的一種方法。

學而不專為習武大忌

2020-02-12T12:52:32+00:00

但有不少武林朋友苦未少吃,汗未少流,師沒少投,忙碌奔波數年、數十年甚至終生,卻是兩手空空一無所成。人的生命有限,而且當今習武者多屬愛好,究竟能有多少時間可投入到練習上可想而知。

傳統武術練拳密鑰

2020-04-06T22:27:47+00:00

練拳1 練拳貴在專一,專一則精熟,精熟而意味日出,心得無窮。 練功不練拳,用勁不用力,勁就好比一個網兜,將一堆散桔子似的人體拎起來砸出去,打出超出體重的力量。

淺識太極拳的身法

2020-03-14T04:20:05+00:00

比如楊氏太極拳115式大架中「掤手上勢「的靜態定勢身法,在松肩墜肘、含胸拔背、松腰塌胯、氣沉丹田、虛領頂勁、開胯圓襠、松膝舒踝中要有上下、前後、左右六面支撐的對拔鬆開。松腰塌胯和虛領頂勁形成了上下兩面支撐,左小臂向前松的同時腰背往後松形成了前後兩面支撐,左肘尖向左松的同時右掌往右

太極拳與「中定」

2020-03-11T17:02:18+00:00

「無中定之虛實,非虛實也,無中定之觸覺,猶瞽,腰拉手轉,一切動作均來自於腰,即由兩腎抽換帶出來,以實現太極拳所要求的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上下相隨,內外相合。  4、氣斂。上述1-3點均是從體上講的。如果從意、氣講,則要求做到意氣要斂,合中有開,開中有合,氣要收於腰脊,實現

武術名師暢談60年歷程 遺憾晚輩中習武人太少

2020-03-10T15:32:31+00:00

解放前學武術只為強身保命 沒想到,馬振邦真的迷上了武術,每天除了賣牛奶,就是練習拳腳,先後師從多個武術名家. 馬振邦1928年出生於西安大皮院一個貧困的穆斯林家庭,在他出生之前,家裡已經有了3個孩子,兩個哥哥、一個姐姐。

學練吳式太極拳之精要

2019-12-23T09:11:33+00:00

太極拳是一門源遠流長、內容深邃的科學,包含著豐富而獨特的習練方法。要真正練好太極拳,學到其精緻,絕非易事。太極拳不僅以繼承中國古老的養生之道而聞名遐爾,還以其嚴謹的科學性、神秘的合理性、以及藥物所不能及的治病和抗衰老的特殊功效而著稱於世,絕非是一般人伸手可取的。

楊式太極拳名師鄭曼青先生談太極拳哲理

2019-12-29T08:42:18+00:00

各位同道、先生、各位同學:  今天本人承蒙韓理事長之邀,到這裡來講「太極拳之哲理」並能於久別後在這裡與各位見面,本人感到非常高興與榮幸,兄弟離開台灣六年多來在美國向僑胞及美國人士講授太極拳,主要是宣揚我們中國的固有文化。

馮志強先生論太極拳練丹田功和吐納換氣

2020-03-05T17:09:54+00:00

太極拳是內功拳,全在於丹田之功,以丹田之氣發動肢體運動,才能真正練好太極拳。這種由丹田先天自然呼吸法形成的周身一家的吐納呼吸機制,能更有效地促進新陳代謝,清除體內垃圾,增強細胞再生能力,營養內臟組織器官和肌膚骨骼,培植太和元氣,涵養浩然正氣,充實混元內氣,增強衛氣能量,形成護體氣

怎樣把練功融入生活之中

2020-04-13T03:36:40+00:00

有文記載他少小時,「早上洗臉先把手伸進洗臉盆里,拿一會兒大頂按放於臀部兩側的坐椅上,然後屈肘下壓。在坐、站和行走時,可以把右臂亦屈至小臂與地面平行,再用大臂的內側推擋在右手抓握住右手回拉,右練習。耗腿時注意擺正姿式。耗正腿時,支撐腿腳尖對正前方,被耗腿腳尖向正上方,鼻尖和兩腳尖和

武術家褚桂亭講學拳練武人要做到"五個敬",很多人兩個都做不到

2020-04-20T15:22:42+00:00

現在,恐怕有不少武術愛好者不知道禇桂亭是何人,實在是一種遺憾。禇桂亭成為楊澄甫最得力的弟子之一,在楊澄甫《太極拳使用法》中,不僅名列傳人譜名單之中,而且專門附有照片;在《太極拳體用全書》《本書提要》中,特別提到楊澄甫「弟子武藝較佳者,有武匯川,禇桂亭,陳微明,李椿年等。」

學練太極拳的十八個誤區

2020-02-28T19:18:58+00:00

練習太極功夫,各人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需要老師根據你的情況告訴你練什麼,這叫做「調」。像調鋼琴一樣。第十七個誤區:不分層次,急於求成的想法。太極拳的道理是分層的,初學者、老學者都要對應自己的情況去學習。學習太極拳,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永無止境。須漸修方能頓悟。但一層功夫一層理,不到

學練傳統武術為什麼要拜師學藝?

2020-02-09T13:20:57+00:00

簡而言之,拜師,對徒弟而言,為了學到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對師父而言,為了武術之精華代代皆有傳承人。學習武術最重要的方法是:「言傳身教」,老師教學生一般是以上大課的形式教授,也就是一個人教,許多學生一起跟著學,何況老師教授學生一般都是有期限的,是一個時期或一個階段而已,而師父栽培一個

師徒傳承是傳統武術的最主要傳承方式

2020-02-13T12:08:00+00:00

提高技擊能力是傳統武術最主要的價值追求,然而,武術的技擊格鬥能力並不是一種天然性的搏鬥,而是在一定條件下訓和練的結果,所以前人說過,「凡百學矣,莫不有師,況乎技擊之學」。

吳式太極拳名家劉晚蒼先生論太極拳走架與太極勁

2019-12-31T19:53:02+00:00

太極拳是道,象劉老的太極勁,確有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能量,使你搭手就漂,無勁可使。"練武人有個得心應手的器件,也跟富人家有個寶貝似的。我有個雙手帶,舊的,四五個銅板疊起來一刀下去就能劈開,想請一位熟悉的刀槍匠朋友修飾,他反覆看了看,說我照樣給你打個新的,這個歸我吧。我想了想,沒答

我對形意拳的一點體會

2019-12-31T11:54:24+00:00

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提高,隨著形意拳歷代傳人的無私推廣和大力弘揚,形意拳的知名度愈加提高,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和國際友人的喜愛和歡迎,學練的人也越來越多。    形意拳是拳功一體的短打拳術,其特點是短促嚴實,擰裹鑽翻,一氣呵成。

太極拳名家吳文翰老先生談太極拳的意念問題

2019-12-31T07:11:45+00:00

《十三勢行功歌訣》講「勢勢存心揆用意,得來全不費工夫。」這個階段和第一個階段的要求不一樣,練拳要眼前無人似有人,就像和人進行搏鬥一樣,有實戰意識。

什麼樣的人是練武的材料?

2020-01-04T03:12:53+00:00

某大師年輕的時候,另一個大師看他聰明伶俐,身手機敏,是個學武的材料,他本人又好學,又尊敬老師,於是就教他功夫。

武解《道德經》:一個武術人的體悟之旅,沒有什麼比身體更近乎道

2021-09-18T07:16:33+00:00

這些年練武,心有明悟,武術當是承載著中華傳統文化的本質內涵。考慮再三,決定以《道德經》為藍本,以武解經,系統闡述。

楊式太極拳名家林墨根先生練拳經驗談

2020-02-05T04:45:03+00:00

為了弘揚國粹,把太極拳發揚光大,在下潛心用意的把林師傳授的部分內容整理成文,憑籍《武當》一方寶地,會同廣大太極拳愛好者一起分享:運動要連綿貫穿,見縫就滲,鑽得進,提得起。